您提出的《关于挖掘整理恢复佳木斯市老地名、店名、老站点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佳木斯市地名概况
佳木斯市历史悠久,早在9500年前就有人类活动。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勤劳勇敢的三江人民,在这块神奇富饶的黑土地上,创造、发展、使用着成千上万个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丰富多彩的地名。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中,共普查出11大类、50多个中类、130多个小类的地名13 662条(不含规模较小、地名意义不大的地名)。按行政区域划分,有佳木斯市郊区2 031条、向阳区1 265条、前进区835条、东风区939条、富锦市1 706条、同江市1 071条、桦川县1 611条、桦南1 757条、汤原县1 382条、抚远县1 065条。按地名类别分,包括行政区域119条、群众自治组织1 593条、非行政区域458条、居民点2 657条、交通运输设施2 413条、水利电力通信设施399条、纪念地旅游景点232条、建筑物98条、具有地名意义的单位4 999条、陆地水系400条、陆地地形294条。
二、佳木斯地名的命名特点
从我市地名文化角度大体可以看到以下几种主要特点:
1.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地名。
佳木斯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城市。这些英雄,有的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生命;有的为了祖国的建设,人民的安全,献青春,献终身。佳木斯广大人民敬仰他们,怀念他们,为了永久的纪念他们,有的修建公园、雕塑纪念碑刻上他们的名字,还有的把一些村屯、道路、学校直接命上他们的名字。解放初期,年轻的佳木斯市副市长孙西林,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佳木斯市人民为了纪念他,将市中心的公园命名为西林公园,把当时贯穿佳木斯市区东西的中心街路命名为西林路;1966年3月15日,勇拦惊马,为救正在上学路上的6名儿童而壮烈牺牲,年仅21岁的刘英俊,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被称为人民的好儿子,佳木斯在刘英俊烈士牺牲处修建了刘英俊公园,建有刘英俊纪念馆,命名有英俊路、英俊小学、英俊社区,使刘英俊精神永远活在人们心中;1999年6月,为纪念曾就读于佳纺小学的、在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中壮烈牺牲的新华社记者邵云环烈士,中共佳木斯市委、市政府将佳纺小学更名为云环小学、将郊区富强社区和松桦社区合并命名为云环社区;在桦川县,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八女投江”中抗联烈士冷云,先后命名了冷云村、冷云小学;还有敬夫(抗联烈士赵敬夫) 村、敬夫小学。在富锦市有纪念抗联烈士张进思的进思大街、进思公园,等等。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地名成为佳木斯市地名文化的一大特色。
2.具有明显时代气息的地名
日伪时期,伪政权把有些村屯按数字顺序排起来,叫什么一甲、二甲、三甲……一号、二号、三号……以便于日伪的反动统治,解决日本人不懂汉语记不住村屯名字的问题。这些名字在解放初期已经进行了清理整顿。但是,日伪统治时期的时代烙印深深的刻在人们的心中。
解放初期,佳木斯市城市分区没有名称,只有数字排序的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当时命名的光复路和富锦市的翻身村、汤原县的解放村等,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人民翻身当家作主人,建立了新中国,为庆祝从日本铁蹄统治下的中国光复、庆祝农民翻身做主人而取的名字,具有强烈的建国前后的时代特色。
20世纪60年代,佳木斯市5个城区中,有4个城区分别叫向阳、前进、东风、永红,都具有明显的“文化大革命”的时代气息。还有佳木斯市郊区的太阳升村、红升村、前进村,同江市的红旗村、红卫村等等,都同样带有“文化大革命”的色彩。
3.以姓氏名称命名的地名
佳木斯市开发比较晚,历史上比较荒凉,一些山东、河南等关内老百姓逃荒、闯关东,来到东北开荒种地,逐渐形成村落。将一些聚居地起名为最早来这里的居民姓氏或名字叫起来,时间长了就成为了地名,如董家村、邵家店、朱家屯儿、苏家店村、苏家店镇、殿文村等。有一些自然地理名称中也有以姓名命名的,如刘国富泡、张家泡、葛家泡、刘才夹信子岛、吴喜宝网滩岛、老郭头亮子岛、郭家亮子岛等。还有的企业以法人或创办者的姓和名命名。如金兰马橡胶制品有限公司就是以金、兰、马三姓的合伙人的姓命名的。还有兆润衡器制造有限公司就是以企业法人王兆润的名字命名的等等。
4.少数民族地名
据2014年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开始时统计,佳木斯市以汉族为主,还有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乌兹别克族等42个少数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其中除汉族外,满族、朝鲜族、回族、蒙古族人口比较众多,尤其是全国六小民族之一的赫哲族,全国总共有4 000多人口,居住在佳木斯区域内的就有2 400多人,占全国赫哲族人口总数的60%多。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佳木斯市产生了众多的少数民族地名。佳木斯市本身就是个满语地名。名称源于满语“甲母克寺噶珊“,意译为“驿丞村”、“站官屯”。还有满语命名的英格吐河、法斯河、汤旺河、倭肯河、安邦河、沃绿蓝河等河流名称。西格木乡、西格木村中的西格木也是满语。赫哲族命名的地名有街津口赫哲族乡、街津口村、八岔赫哲族乡、八岔村、敖其镇、敖其村等赫哲语命名的乡村名。还有富锦市的乌尔古力山、同江的老名拉哈苏苏等都是赫哲语。蒙古语命名的有嘟噜河。具有朝鲜族常用词语命名的有中星村、红光村、燎原村、星火村、星光村、爎新村、东鲜村、阳光村、金星村、太阳村、金光村、火星村等。
5.以邻为名的地名
有些此地名是以自身处境的彼地名命名的。主要出现于两类地名中:以山为名的河流有青龙河,以流经的青龙山而名;格金河以旁边有格金山而名。有乡镇村名以旁边山名命名的,如四丰乡,因在四丰山脚下而名,二龙山镇因在二龙山旁而名,砚山镇因境内有砚台山而名,草帽村因在草帽顶山脚下而名,靠山村因靠近山峰而名。还有因河而名的,如松木河村就是因松木河在村边流过而得名。
6.以表达美好愿望命名的地名
人们对未来都充满憧憬,希望美好愿望早日实现,企盼平安、吉祥、如意。往往将希望命名给地名。所以这类地名是比较多的。如桦川县和市郊区有一条河,经常在雨季泛滥成灾,人们就把这条河叫做保安河,企盼风调雨顺,保百姓平安。同类地名还有桦川县、集贤县共有的太平河、桦川县的丰收沟、市郊区的平安乡、富民村、永安村、兴隆村、长发镇、长胜村、永兴村,汤原县的吉祥乡、振兴乡等等。这类地名也是举不胜举。
7.与江、河、水有关的地名
松花江是佳木斯市的母亲河,人们沿江而建、以江而居、靠江水生活,对江有一种水土亲情,好多地名都带有江字。如望江镇、莲江口镇、沿江乡、望江村、临江村、近江社区、通江社区、滨江路、近江路、沿江路、通江街、江南街、锦江宾馆、景江浴池等。在松花江下游、黑龙江边也有一些带江字的地名。如桦川县的沿江路、沿江景观区;富锦市临江社区、江畔新城小区、通江路;同江市的三江口、临江镇、同江镇、三江路、松江街;抚远市的通江乡、浓江乡、浓江队、临江社区、滨江小区、岷江路、沅江路、珠江路、湘江路等。与河、水有关的地名如泡子沿村、东河乡、梧桐河农场、石头河子镇等。
8.以花草树木等植物名命名的地名
人们喜欢花草树木,经常将好看有名的花草和树木名命名给地名。如桦南县的大梨树沟,就是以沟的周围有大片梨树而得名。这个县的松木河,因其河边长有众多松树,与大多数河边只长柳树不同而得名。富锦市大榆树镇建镇时,以此地有一棵巨大的老榆树而命名。富锦、同江、抚远、佳木斯市郊区都因境内的河流泡沼有莲花或附近有莲花塘而命名为莲花河、莲花泡和莲花村。市郊区还有杏花谷景区,杏花小区、玫瑰园、杏林湖公园等名称。
9.以数字排列顺序为名的地名
以数字排序的地名突出表现在一些学校、医院,如第一中学、第二中学、第三中学……第一小学、第二小学、第三小学……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第三医院……商业口的第一百货商店、第二百货货商店……企业改制后,百货商店排序的现象已基本不存在了。在自然地理中,佳木斯市郊区还有头道沟、二道沟、三道沟。桦南县有头道沟、五道沟。在村屯地名中,前进区南岗村有一屯、二屯、三屯、四屯;同江市有头村村、二村村、三村村、四村村。
10.形状命名的地名
这类地名多出现在一些自然地理实体中,如桦南县的七星砬子、鸡冠砬子、鸡冠山。桦川县的歪顶山、大架山。市郊区的大头山、簸箕山、猴石山。富锦市的二龙山。还有很多地方的马鞍山、尖山、猪腰山等。在自然水域中。也有以形命名的,如月牙泡、圈河、圈泡、半截河。岛屿中有葫芦岛、四叶岛等都属于以形状命名的地名。
11.以方位命名的地名
东、西、南、北等方位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同时也体现在地名之中。市郊区境内有西大坡、北大砬子。市郊区和桦川县交界处有东大架山。桦南县与七台河市交界有东金河东山、大梨树沟东山。桦川县和桦南县交界有黑背山。河流以方位命名的有内七星河、外七星河等。桥梁类的以方位命名的较多,如松花江公路大桥、长安路立交桥、中山路立交桥、西林路立交桥,这类地名虽然不属东、南、西、北,但属上、下、左、右的上,因此也应归在方位地名类。还有村名中,也有很多带方位的。如南城子村、东四合村、南长发村、北长发村、东付中村、西付中村等等。
12.共取式命名的地名
共取式命名是取两地名中的首字组合命名的方法,多用于道路名称。佳木斯境内通行的5条主要铁路线,有绥佳线是指绥化至佳木斯,图佳线指图们至佳木斯,佳富线指佳木斯至富安(实为双鸭山),福前线指福利屯至前进镇。只有鹤岗线的标准名称中没有佳木斯的字样。高速公路也是这类命名。哈同高速是哈尔滨至同江,鹤大高速指鹤岗至大连,同三公路指同江至三亚。省道中有佳抚路指佳木斯至抚远,哈肇公路指哈尔滨至肇兴。其他县级公路、乡级公路都是以这种形式命名的。
三、地名命名、更名审批部门
按照《黑龙江省地名管理规定》第七条:地名命名、更名应当按下列规定办理:(一)各级行政区划的设置、撤并、调整需要命名、更名的,由民政部门按照《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办理;(二)跨市(行署)的自然地理实体名称,由有关市人民政府(行署)联合提出意见,经省民政部门审核,报省人民政府批准;(三)跨县的自然地理实体名称,由有关县人民政府联合提出意见,经市(行署)民政部门审核,报市人民政府(行署)批准;(四)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具有地名意义的台、站、港、场名称,由各专业部门征求所在市县人民政府意见后,报各专业部门的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并报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备案;(五)村、屯、街、路、胡同(巷)的名称命名、更名由民政部门承办,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六)开发区、居住小区、具有地名意义的建筑物、企事业单位名称,开发建设单位在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前应当向当地民政部门办理名称登记审核手续,以审核批准的名称作为正式启用时的标准名称。
四、工作开展情况
市民政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扎实地名文化建设。一是开展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制定出台《佳木斯市不规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和《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风险防控措施》,并征求了相关部门意见,明确了工作职责、任务分工,完成了我市5个“洋”地名的清理整治工作。二是开展地名文化宣传活动。利用抖音等网络媒体讲地名故事,展板宣扬说故事,微信分享传故事,“红色地名有问必答”互动视频的录制等方式,宣扬我市红色地名文化。2021年6月,制定并下发了《关于上报“保护地名文化,记住美丽乡愁迎七一”展板材料的通知》,在市政府广场、沿江公园举办了佳木斯市红色、乡村地名展板巡回展。展板内容主要为红色地名故事、乡村地名故事、各地历史沿革等,社会反响良好。三是完善道路命名、更名审批流程。2022年4月15日,制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做好道路命名工作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了道路命名、更名审批程序。
五、下步工作意见
感谢您提出的宝贵建议,我局会及时向市政府汇报,争取组织相关部门、地名专家开展专题会议研究相关事宜。
佳木斯市民政局
2022年5月24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