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开发区“十三五”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16-6-3 10:53:22 浏览次数:1240 字体:[ ]


目          录

 

前言------------------------------------------1

一、 发展现状及问题--------------------------------1

二、指导思想---------------------------------------2

三、编制原则---------------------------------------3

四、战略定位和目标---------------------------------3

(一)战略定位----------------------------------3

(二)发展目标----------------------------------3

五、重点任务--------------------------------------4

(一)发展重点产业,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4

1、农机及装备制造产业-------------------------4

2、食品制造产业-------------------------------6

3、造纸及纸制品产业---------------------------6

4、林木深加工产业-----------------------------7

5、新型建材产业-------------------------------7

6、新材料产业---------------------------------8

7、生物医药产业-------------------------------8

8、现代服务业---------------------------------9

9、循环经济产业基地---------------------------9

10、对俄产品进出口加工基地--------------------10

(二)加快建设创新型区域,增强科技创新能力-----10

(三)科学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12

(四)创新招商思路,进一步丰富招商引资内涵-----12

(五)提高公共服务水平-------------------------13

六、保障措施-------------------------------------14

附件:佳木斯开发区“十三五”时期主要发展指标---15

 


前    言

佳木斯开发区包括高新区和经开区,高新区位于城区东部,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重点发展农机及装备制造产业、食品制造产业、林木深加工产业、造纸及纸制品产业、新型建材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现代服务业“八大产业”。同时大力发展循环化经济,建设对俄出口加工基地。经开区位于城区西部,规划面积8.68平方公里。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洁净工业。

一、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投入,举全市之力加快开发区的发展,目前初步形成了集聚效应、带动作用,将使其成为全市工业产业发展的引擎和龙头 。

基础设施建设:截止2014年末,高新区完成投资19.18亿元。共征用土地950公顷,征地拆迁费用约12.16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约7.02亿元。园区道路、给排水、供电、供热、燃气、通讯、绿化、公交等配套条件完善,拥有22万伏和11万伏变电所、10万吨污水处理厂、供热站。经开区已建成道路及排水管线7.48公里,供水管线5.18公里,排水泵站一座,建设燃气管线2公里,供电线路2公里,10万千伏安红旗变电所,完成了1.5平方公里内的亮化、绿化工作。

产业项目建设: 截止2014年末,高新区共有投资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84项(亿元以上项目34项、五千万至亿元项目28项)。项目总投资133.6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94.91亿元。高新区区域内共有工业企业97户,其中,原有企业31户、新建企业66户,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107.06亿元、税金1.4675亿元、就业9400人。经开区共有企业5户,有冬梅豆粉、三和亚麻等企业。

(二)存在问题

虽然近年来开发区建设投资规模较大、发展速度较快、各项指标快速提升,但是开发区建设仍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经开区发展进程缓慢,没有达到预期规模。佳东飞机场没有按规划搬迁,而是实施原地扩建,对城市布局结构产生重大影响,使高新区拓展空间受到限制。由于开发区融资渠道少投资受限,致使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支柱产业优势不突出,经济规模小实现工业强市目标难度较大。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规划 和“中蒙俄经济走廊”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规划。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努力将开发区打造成一个对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具有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的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的生态宜居的新城区,为实现佳木斯经济全面跃升作出贡献。
    三、编制原则

一是坚持科学规划,准确定位,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特色鲜明,产业集聚的原则。
    二是坚持项目建设整体推进,扩大总量,提高质量,积蓄能量,高起点、高效益的原则。
    三是坚持生态环保、发展循环经济的原则。

四是坚持引资、引智并举,内资、外资并重,“请进来”、“走出去”并行的原则。
    五是坚持科技创新,可持续发展,鼓励中小企业实现经济跨越式突破的原则。
    六是坚持强化软环境建设,遵循招商、扶商、安商和富商的原则。
    四、战略定位和目标

(一)战略定位

将开发区建设成为黑龙江东部对俄开放的桥头堡和枢纽站,对俄产业合作的示范区,科技创新、生态保护与低碳循环经济的引领者,黑龙江陆海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重要载体和佳木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成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现代服务业成长基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基地。

(二)发展目标

到“十三五”期末,我区主要发展指标将达到:

——经济指标:入园企业超过 200 户,产业项目投资达到600 亿元;工业总产值 1000 亿元;上缴税金 35亿元。

——科技指标:高新技术企业总数20家,在孵创新型企业100家,授权专利数200项,初步建成省内一流的成果转化基地和创新型园区。

——建设指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30亿元,新增开发面积8平方公里,累计开发面积17.5平方公里。棚改项目建筑面积240万平方米,公租房及住宅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

——人口与环境指标:辖区居住人数10万人,就业人数2万人。工业污水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物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硫排放量0.12千克/万元,工业增加值COD排放量0.19千克/万元。

五、重点任务

(一)发展重点产业,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1、农机及装备制造产业

发展目标:到2020年,农机及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行业增加值3亿元以上。广泛采用现代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初步形成科研开发、主机制造、关键件制造、成套装备供应、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在大型农业动力和作业装备领域实现新产品开发。形成3-5家年销售收入在5亿元以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发展重点:根据市场需求,突出优势产品。一是大型收获机械。依托约翰·迪尔、常发佳联等企业,在巩固小麦、大豆收获机械的基础上,快速发展玉米收获机械、水稻收获机械,突出解决好秸秆打包机械研发。依托北京丰图公司,逐步向甜菜、马铃薯、烟草、油菜、蔬菜、饲料等经济作物收获机械拓展,建成中国最大的收获机械制造基地。三是动力机械。依托天津移山、常发佳联、山拖、骥驰、龙江拖拉机等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农机企业,发展大型农机装备。重点发展180马力至385马力的轮式拖拉机和以水田作业为重点的25马力至65马力节能环保型中型拖拉机等动力机械,青贮收获机、玉米收获机等收获机械,精量播种机等播种机械,复式少耕整地机、全面耕耘机等整地机械。大力发展100马力以上大马力拖拉机及相应旱田的耕、播、管、收机械配套产品,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农机装备制造产业体系。三是水利排灌机械。重点发展大中型水泵、喷灌机械、微型喷灌机械、滴灌机械设备、打井机械及水库用水利起闭机等排灌机械。研发生产计算机程序控制的微滴灌设备、中小型喷灌机械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水工机械设备。四是大型农机具。依托融拓北方、北京丰图、法国库恩、龙嘉农机等企业,重点发展联合整地机、耕耘机、精量播种机、高速碎土圆盘耙、高速双向翻转犁、大垄起垄机等整地机械,发展筑埂机械、催芽机械、植保机械、林业机械、园艺机械,建成国内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农机具生产基地。五是提升研发创新能力。依托中国农机院、天津移山等科研机构和企业,推动与佳木斯大学等院校的合作,搭建农机装备研发平台,推动农机产业产学研紧密结合,形成初步的科技创新优势。

2、食品制造产业

发展目标:到2020年,产业项目投资50亿元,在水稻、大豆、玉米、马铃薯、肉类、乳品等资源的新产品开发和深加工方面达到或接近国内先进水平,工业产值达到50亿元,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业基地。

发展重点:依托北大荒粮食交易中心、益海粮油、百威等大公司大集团,加强与国内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采用现代技术,开发精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水稻深加工:开发生产淀粉糖浆、高果糖浆、大米蛋白粉、米糠蛋白、米糠油。玉米深加工:开发生产玉米蛋白活性肽、玉米叶黄素、玉米胚芽油、玉米淀粉糖、有机酸、多元醇。大豆深加工:开发生产新型豆奶粉、大豆粉末磷脂、α天然维生素E、大豆浓缩蛋白、大豆蛋白肽、异黄酮。

3、造纸及纸制品产业

发展目标:到2020年,造纸及纸制品产业总产值达到450亿元,增加值达到420亿元,初步建成我国重要的纸业相关产品生产基地。形成年产300万吨秸秆纤维浆、200万吨纸、100万吨桨板、450万吨黄腐酸的生产能力。

发展重点:依托泉林纸业和俄罗斯木材资源,围绕泉林纸业利用自主研发的秸秆清洁制浆和废液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工业包装纸、文化用纸、静电复印纸、瓦楞纸、箱板纸及包装、印刷项目,延伸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4、林木深加工产业

发展目标:通过对俄引进木材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快林木加工行业产品结构调整,计划到2020年形成一批产品齐全的木制品加工企业。

发展重点:依托资源、区位优势,吸引国内外木材加工企业和经销商到我市投资,辟建集制材、加工、研发设计于一体的木材制品产业园区,重点发展高档板材、家具、木饰品,努力打造具有北方特色的木业品牌。大力发展以综合利用、复合材料特点的节木替代产品和高附加值、绿色环保产品。建设一批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先进的企业集团,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5、新型建材产业

发展目标:到2020年,形成优质水泥产能达到600万吨以上,形成优质浮法玻璃产能达到600万重箱,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0亿元,打造我省重要的建材产业制造基地

发展重点:充分发挥我市资源和市场优势,做强做优玻璃制品业,积极发展以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的新型墙体材料、建筑装饰装修材料、保温隔热材料、防水密封材料等新型建材产品,开发生产非金属矿深加工、化学建材和无机非金属新材料。

6、新材料产业

发展目标:到2020年,形成产值超10亿元企业1~2个、过5亿元企业5~10个,新材料产业规模达到40亿元,形成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开发区建成我省规模最大、产品品种最多、技术最先进、经济效益最好、特色鲜明的新材料产业园区。

发展重点:依托海绵钛和紫外光辐射交联电缆料和阻燃剂重点发展关键性、基础性、资源优势性新材料;国家战略需要和尖端科技事业用新材料;技术有所突破和市场需求量大的新材料。加强材料、工艺、装备的技术集成,注重新材料废料回收处理,实现节能环保可循环发展。规划投资30亿元(含远期投资),重点发展海绵钛、紫外光辐射交联电缆料和阻燃剂三项产业链。

7、生物医药产业

发展目标:以生物医药领域为重点,以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集团化为方向,加快形成以现代中药、生物制药和高端化学原料药并举的生物产业发展格局。做大做强中药产业,促进西药产业发展,加快二、三类新药开发,力争到2020年,培育产值超10亿元企业2~5个、过亿元企业5~10个,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达到80亿元,建成全国较大的原料药及中药生产基地。

发展重点:依托葵花药业、乌苏里江佳大药业为重点,加快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以中药现代化为基础,生物技术为重点,发展北药深加工、化学专利药,兼顾制药机械、医疗器械、医药包装材料等产品,适当发展现代环保和食品生产。

8、现代服务业

发展目标:以高端化、集群化、现代化为方向,依托现有产业优势,加快发展总部经济、研发设计、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商贸流通、房地产、社区服务等消费性服务业,积极培育开发区服务业品牌,打造服务业集聚区,初步构筑具有开发区特色、附加值较高、辐射力较强、适应佳木斯城市副中心发展需要的现代服务业新框架。到2020年,园区内现代服务业产值达到20亿元,初步建成黑龙江东部重要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

发展重点:重点围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需求,粮食交易、木材批发市场建设,中俄日韩工业产品市场。

9、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发展目标:构建符合循环经济特征要求,与经济发展相对接的生态产业、绿色消费、技术支撑和政策法规等体系,提高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建设一批以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清洁生产、节能减排为特色的循环经济项目,走出一条符合开发区实际,以自主创新、集约发展、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为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循环经济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力争在2016年通过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区验收,2018年前通过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验收审批。

发展重点:依托泉林纸业、东兴煤化工、益海粮油等骨干企业在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以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创建工作为抓手,以企业为主体,加强循环经济领域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以项目为依托,推进循环经济技术装备的研发制造。

10、对俄产品进出口加工基地

发展目标:到2020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0亿元,建成“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进出口产品加工基地。

发展重点:经开区重点作为对俄贸易园区,建设保税库房;高新区重点打造对俄进出口产品加工园区,重点发展农机及装备制造、食品、林纸加工等产业。积极谋划开发利用俄远东地区钛、铁、铝、磷、镁等战略性资源,加快推进相关项目建设。着力建设中俄工业品大市场和木材进出口深加工产业;打造对俄电子商务平台,畅通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

(二)加快建设创新型区域,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以加速技术转移与科技成果产业化为主线,以发展科技服务业、提升科技服务能力、推进开发区整体科技创新为总目标,加快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企业研发机构 、技术转移机构、科技中介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建设,全面提升开发区自主创新能力。

到2020年,使开发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高新技术产业水平有较大幅度增长。

——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到2020年超过50亿元,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超过5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以上。

——技术创新能力实现快发展。每年实施1个重大产业技术创新项目,累计组织承担5个国家或者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企业申请专利累计达到200件以上。

——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实现快发展。重点推动10项国家与省重大科技成果区内落地转化,带动50项科技成果转化并实现产业化,年技术交易额突破300万元。

——科技型企业建设实现快发展。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家,每年孵化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0家,累计服务科技企业200家。

——服务机构建设实现快发展。培育5个骨干科技服务平台与科技服务机构,带动20家以上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与科技服务机构面向区内企业服务,科技服务业总收入达到500万元。

(三)科学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开发区总体规划,合理划定开发区的综合配套服务区、居住生活区、产业聚集区和绿色空间,使开发区具有产业集聚、科技孵化、研发创新、辐射带动、对俄合作、公共服务“六大功能”。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逐步建立起能够支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设施体系。五年后基本形成“六横、七纵”的主干路骨架系统,“六横”为长安路东段、胜利路、中华路、双合路、长兴路和启航路;“七纵”为长胜街、蔡伦街、铃铛麦街、科技大道、宏伟街、时珍街和宏力街。逐步完善园区内道路、供水、供电、供气、通信、雨污分流、环卫设施、停车场等,形成园区内道路通畅、电力充足、信息通达、通讯快捷、停车方便的良好局面,园区全面绿化、美化、亮化和软化,打造一流的生产和人居环境。

加大对开发区内铃铛麦河、音达木河等城市内河的综合整治,达到防洪标准。

(四)创新招商思路,进一步丰富招商引资内涵

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加大工作力度,创新招商引资举措,努力构筑大开放、大招商的格局。
  1、突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充分利用现有客户资源和引资平台,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积极与大企业、科研院校、风险投资机构建立联系,共同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项目。依托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鼓励区内企业加强对外联络,与国内知名企业在产品研发、资本运营等方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高等院校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合作模式,通过科研机构促成一批实质性技术合作项目。
  2、明确招商重点和方向。牢牢把握国内产业、资金、技术转移动向,紧盯我们可以对接、承接的重点领域。树立引进项目、引进智力、引进信息、引进管理、引进理念相结合的“深度招商”理念。坚持外资与内资并举、三产与二产并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并行,实现引资金与引资源、引人才、引技术、引管理相结合。
  3、维护招商引资网络。要经常与上级招商部门沟通联系,及时收集信息,不断充实招商信息库,分行业,分规模,分地域地将投资者的产业、经营状况、联系方式、合作方向等内容进行电子化管理,掌握客商投资需求,做到有的放矢。对于接触过的客商定期发函、经常联络,通过与客商的密切联系,让他们了解开发区、宣传开发区,做到以商引商、以外引外。

(五)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按照一流环境、一流效能、一流服务的标准,努力为企业提供最优、最好、最便捷的公共服务。

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廉政建设,发挥好政务服务中心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作用,完善无偿代办、首问负责、超时默认等制度。不断优化管理服务流程,理顺管理机构、市场和企业关系,形成一流的投资环境。

做好项目服务工作。坚持进企业、进工地,及时掌握企业面临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能解决的当场安排解决,需要与其他部门沟通协调的及时协调,并尽快将工作结果通报相关企业。

六、保障措施

(一)推进园区机制创新,提升园区竞争软实力 。建立职能明确、分工合作、责任落实的管委会部门职能职责体系。优化政务服务环节,全面推广“并联”审批制度,提供一站式全程服务。执行“全程代办制”、“一次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建设“关爱企业、尊重企业家”、“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环境。

(二)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开发区主管副市长为组长,开发区、发改委、工信委、规划局、建设局、国土局、财政局、东风区、郊区、桦川县等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开发区。

(三)强化规划实施管理。完善规划体系,开发区“十二五”发展规划是统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总体规划,是编制其他各类规划的依据,强化组织落实。

(四)多化融资。探索资金筹措新模式。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封闭运行、风险可控”的原则,积极争取国家及省的支持。加强与国开行、进出口银行、农发行等金融机构和企业合作,全面推行PPP等模式,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交通、市政、社会事业领域,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园区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

 

 

佳木斯开发区“十三五”时期主要发展指标

指标类型

指标

单位

2020预期

年均增长

经济指标

产业项目投资

亿元

600

20%

工业总产值

亿元

1000

20%

上缴税收

亿元

35

20%

科技指标

高新技术企业

20

20%

在孵企业

100

20%

授权专利数

200

20%

建设指标

基础设施投资

亿元

30

20%

新增开发面积

平方公里

8

20%

累计新增开发面积

平方公里

17.5

10%

棚改项目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

240

16.7%

公租房及住宅建筑面积

万平方米

30

20%

人口与环境指标

辖区居住人数

万人

10

 

就业人数

万人

2

 

污水处理率

%

100

 

固体废物处理率

%

100

 

工业附加值SO2排放标准

千克/万元

0.12

 

工业附加值COD排放标准

千克/万元

0.19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